在高考为指挥棒的大环境下,如何推动课程改革?面对有限的教育资源,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,如何让“素质教育”突围,形成特色。这是让无数中学校长头疼的问题。
书法社的同学在练习书法 前段时间茄葩小编走访河南,遇到一所学校,身处高考大省,他们用创意为应试教育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。把课程改革做得有模有样,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素质教育,高考上线率也不断提升。
一所企业学校的“逆袭”之路
和很多河南的学校“唯考试成绩是从”不同,平顶山市第三高级中学的校园宣传栏里,各种校园活动的照片占据了大篇幅,而非考试排名。
美术课程的同学在画画
2007年以前第三高级中学是一所企业学校,2007年划归市教育局后,面临着很多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:升学主导教学的大环境;课程改革的总趋势;身处高考大省,资源有限,生源不占优势。如何依靠现有的资源,提高升学率的同时,践行课改,办出特色?
6年后学校找到了答案。2013年学校提出了“严管理、抓课改、兴社团、强特长”的改革措施。由传统的 “文化课”为主导,音乐、美术、体育传统的“小三门”为辅,逐步转变为,注重“文化课”教学质量的提升,广泛发展多种艺术门类课程。
社团招新
通过招聘优秀艺术学科教师,面向全校免费开设艺术课程,让学生自愿选修。并将其纳入正常的考勤范围。兴趣主导,考勤保障,让艺术课成为学生报考艺术类专业“先修班”。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于素质教育,也让很多文化课成绩不高,但热爱艺术的孩子圆了大学梦。
爱心社的同学到儿童福利院献爱心
素质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,还有课外的学生社团。学校利用市教育局“社团与职称”挂钩的制度,提倡专业课程老师创办专业社团,大大激发了教师创办社团的热情。目前第三高级中学共有戏剧、书法、动漫、摄影、田径、公益等52个社团组织, 12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。逐步形成“专业课堂”与“社团实践”相互促进,优势互补的教学生态。
从舞台到考场,每个孩子都会成才
2015年5月12日,平顶山市第三高级中学举行了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,艺术节上,古艺社的同学们表演了琴瑟和鸣;舞蹈专业的同学展现了曼妙的舞姿;书法专业的同学更是现场挥毫泼墨;摄影社的同学用影像记录下精彩的花絮;视频动画制作社的同学现场摄录,并剪辑制作成视频,上传学校官网。艺术节为同学们都提供了艺术特长展示平台,艺术节上每位同学都可以是主角。
社团招新
正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张建岭说“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潜力,都有发展的愿望和动力,人人都能成才。”学校从来不以单一的分数去衡量任何一个学生。
2014届毕业生,播音主持训练班的王一惠,虽然文化课成绩不是很优秀,但是形象突出,对表演充满兴趣,一直想在戏剧表演上有所发展。在她的努力下,该校第一个戏剧表演专业社团——戏剧社正式创立,并由她担任社长。像王一惠这样,学习成绩不突出,但受益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。
成功≠高分,好教育让人受益一生
通过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,第三高级中学逐渐培养出由26人组成的专业教师队伍。美术课的杨兴获得河南省美术优质课第一名,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的教师业务技能比赛。音乐课的王鹏展老师在第六届全省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······
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不断受益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,2014年学校的9个社团被评为市级优秀社团,学校表演社的心理剧《青苹果》在市教育局举办的心理剧评比中获奖,播音主持课程的学生在市级主持人大赛中获奖······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艺术特长的孩子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
校园文化艺术节上,同学们在作画
“素质教育”、“特长教育”越来越成为第三高级中学的一张特色名片。学校先后被评为:平顶山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、平顶山市特长教育先进学校、平顶山市政府颁发的2015年高考质量奖。
平顶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张建岭
面对这些成绩,张建岭校长说:“我们认为成功是多元的,并不只局限于考了高分,上了好大学。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、生活习惯、做人习惯,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的人,才是成功。这样的成功教育会让人受用一生。” |
学生天天“不务正业”,这所河南学校为何获奖无数?
发布时间:2015-11-19
浏览:29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