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“微课”这类学习产品火的一塌糊涂,网上查了很多观点,众说纷纭。什么是“微课”,和去年什么是“互联网思维”这个问题一样,大有千人千面的意味。做为一个关注移动学习的企业大学管理者,同时也是一个社群学习实操者,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实践体会,抛砖引玉,供大家参考。
一、微课的前提假设
无论怎么定义微课,“微”是和传统课程最基本的区别。微课能够得以实现,需要几个认识前提:
1、认为课程是可以按话题、知识点做拆解的;
2、认可分散的、碎片化的学习方式;
3、认可基于PC和移动端的学习体验
这三个前提开展微课的基础,也是和传统学习方式的基本区别。
二、微课“微”到什么程度
笔者实际接触过也操作过多种微课形式,常见的微课有信息图、短视频、微信群的语音+图文分享。这些都被冠以“微课”的名义。
信息图比起一般的文字和图表,增加了很多有趣、可读的元素。信息图最大的作用是化繁为简,把大量的文字信息用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,让读者能快速抓住问题的核心。信息图的制作往往需要创作者对于问题的深度理解,并抽离出主要的框架性内容。看图的形式来学习某个知识,其实它的课时最短,也许1~3分钟而已。
短视频,区别于传统的45分钟甚至更长的讲座视频,通常只有5~8分钟,通常不超过10分钟。从人的注意力可集中时间来说,短视频无疑要比传统的长视频具有巨大的优势。而且因为将大的内容切成了一个个片段,相对来说学习中的里程碑也增加了不少,学员也更容易有成就感。目前考虑到跨平台的问题,mp4是主流的视频格式。至于视频的呈现,是真人讲授,还是动画形式,这就要企业而异了。
微信群的语音+图文分享,也是目前很多社群做微课的主要途经。通常分享时间在40分钟~1小时,再配合一部分的互动答疑。相比于传统线下的演讲,这自然属于“微”课的范畴,但显然比信息图和短视频要“重”一些。微信群的分享,通常对于听众的要求相对高些,一是意愿,对话题确实感兴趣;二是时间,能够挤出一块时间集中学习。通常这样的微课有三类目的,一是抛砖引玉,分享大话题中的一部分,激发听众关注这个话题,类似于电影的预告片,培训公司的体验课;二是化整为零的战术,把完整的话题按知识点做拆解,每次分享一部分。这个多见于知识类学习,如中小学的学科课程;三是案例分享,通常来说40分钟~1小时足以把一个案例抛析清楚,也能进而完整地呈现一个观点。
三、微课,还是微课学习
在我看来,把传统的课件、文章、视频改造成信息图、短视频,只是产品形态的优化,但这并不是微课的核心精神。微课带给学习最大的变化,是信息获取从集中走向了碎片化,创造了随时随地的学习路径。
在我看来,我更看好微信+微课的学习形态。有3个理由:
1、从内容品质的角度,因为时间大幅缩短,要求讲师必须挤掉课程中的水分,把重点问题、核心思路梳理出来,必须开门见山,必须分享“干货”。正如很多讲师都很清楚的,往往越是短的课越难讲,道理大家都很清楚。
2、从学习这的角度,微课创造了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,可以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。
3、从教学交互的角度,微信群实现了广泛的可能性。从课前的需求收集,到过程中的学员互动,到课后的课程评估,甚至学员对讲师的打赏,微信都提供了简便的解决方案。而且基于微信的社交属性,也更容易让讲师和学员间建立更密切的互动。
四、微课成功的关键
上好一堂微课,同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。具体来说,有三个方面:
1、内容聚焦。好的微课不贪多图全,力争把一个话题,甚至一个细节将清楚。无论是视频、语音还是图文,都是从效果出发,倒推讲课方式。
2、直击痛点。好的微课讲师会在课前收集学员的需求,做需求的纯化。同时,在微课呈现中,讲究开门见山、直奔主题的方式。微课的前3分钟,甚至第1分钟能否抓住学员的兴趣点,往往决定了微课的成败。
3、做好互动。尽管受限于传播渠道,很难像线下一下开展丰富多样的教法活动,但是依然可以通过抢答、投票、答疑等方式和听众互动。从本源意义上讲,微课的核心是激发学习者对某个话题的学习兴趣,而不是全部知识的传授,因此答疑交流是必不可少的。
五、微课的机遇与挑战
微课为很多草根的民间专家提供了传播自己思想的好途经,打破了知识的信息垄断,这是对这个时代的巨大贡献。同时,微课本身的特点,也面临若干挑战,如呈现形式和教法受限,缺少亲密度等。在我看来,社群的兴旺发展,为微课提供了最佳的“风口”。当大家普遍认识到know-how比knowledge重要时,社群必将起到点燃学习线索,激发学习动能的作用。
来源: 信息教研
EduWind
一分钟上线你的网校,简单!快捷!!
拥有一个网校,从未如此简单!!
联系我们:电话: 010-57163176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D座